证监会新规新鲜出炉,
名家们也各有各的观点,
↓一起来看看↓
规范大股东减持是重大利好
李志林(忠言)博士
本周,在中小盘股崩塌式下跌的过程中,经济学家韩志国连发3篇抨击股市弊端的文章,获得众多投资者的支持和赞赏。韩志国的见义勇为、敢于担当、据理力争,值得称道。
1、3022点是何种危局?
上周末的大利空,是证监会新闻发言人称“要禁止通道业务”。舆论又夸大为“全面禁止”,并纷纷估算通道业务违规资金有8.2万亿、14万亿、25万亿不等。顷刻就让投资者吓破了胆。因为引发2015股灾的场外高比例配资,总共只有2至3万亿。
于是,市场出现了恐怖的一幕:一方面国家队和基金奋力护盘并拉升五大银行股、三大保险股、石化双雄、贵州茅台等十几只大盘股,接连创出新高,营造漂亮50行情;另一方面,中小盘股兵败如山倒,恐慌杀跌血流成河。
网下配售新股的数千大户曙光股份会被st还是重组,抓紧“去市值化”,断然出清用于申购新股的股票,造成上千亿资金离场;创业板、次新股、高送转股,因恐惧大小非减持,不计成本地割肉出逃;前期市场热点“一带一路”、雄安概念股轮番踩踏,天天跌幅居前;国资改革股、资产重组股、摘帽摘星股复牌后,清一色地连续跌停,互相比跌;2870只可比股票中,有1820只股票跌破了2016年股灾低点2630点,89只股票跌破了2014年牛市启动前的低点1849点。
更为严重的是,截至5月20日,A股市场共有4850亿股上市公司股权被质押,市值合计5.45万亿。其中有3000亿元市值的股票已经跌破了质押平仓线,被迫停牌。有7500亿元市值的股票,若股价再跌1元,也将到质押平仓线。也就是说,一旦加速下跌跌破3000点,将有上万亿市值的上市公司股权被强行平仓,倾盘而出股市就会出现比2015年股灾更为严重的爆仓效应。
这是韩志国以及许多有识之士纷纷向管理层建言献策的原因。
至本周三上午,上证50指数下跌1.14%,沪指出现了3022点的最低点。股市危在旦夕。
2、A股何以能绝地反击?
就在3000点大关岌岌可危时,市场刷屏韩志国的微博,称“中午将在汇金公司老总陪同下,与刘士余主席吃午饭,当面沟通”。沟通的结果如何?韩志国当夜发微博称:“A股需要休养生息,共识已达成。”
所谓共识,按韩的说法,主要是:监管者应准确自身定位,尽量少干预市场的自由交易;2015年以来发行新股682只,市场需要休养生息;大小非套现已近疯狂,特别需要严加监管;财务造假已成市场顽疾,应予以重拳出击等。
由于韩志国为人正直、敢讲真话,所以,市场很多人愿意相信他所谓的与刘士余“共识已达成”是真实可信的。单从刘士余主席非同寻常地请他吃饭,就可以认为刘至少是部分接受了他的观点和建议,是对股市政策进行微调的姿态和信号,表明市场强烈期盼的放缓新股发行节奏、出台限制大小非减持新规、鼓励市场化购并重组等,假以时日会逐步落实。
从随后两天的情况看,似一一应验。
比如,本周前三天,新股申购都是1只,周四原定5只,改为2只,周五不发,本周总共5只,数量减半。
又如曙光股份会被st还是重组,近期证监会的购并重组政策也已调整。发审委对购并重组项目恢复正常审核,与IPO同步安排。继哈空调自由挂牌转让第一大股东股权后,键桥通讯、华东重机、中际装备、曙光股份、万福生科、ST建峰等重大重组和借壳上市相继获批,周四沙隆达又因重组委将开会审核而停牌,浙江东日公告重大重组被证监会通过接受审核。加上新华社发文称“整合、购并、重组是提升上市公司业绩的重要手段”,表明证监会已在加快落实支持资产重组的政策举措。
受此影响,周四上午国家队凭借强大的资金实力,继续狂拉保险股和银行股,致使上证指数上涨0.39%。下午开盘后,上证指数越战越勇,涨幅从13点扩大到43点,终于将深成指、中小板、创业板带动起来。大盘一举收复了年线、3100点整数关和五周均线3107点,暂时摆脱了股市短期崩盘的危机。
周五,在多数投资者对利好政策将信将疑中,收盘后,证监会果真作出了将规范大股东减持的表态。
3、排除风险要做什么?
纵观中国股市历史上的大底部,如1994年的325点、1999年的1043点、2005年的998点、2008年的1664点、2014年的1849点、2016年的2638点,都不是很多人认为的“市场底”,而无一不是政策底,都是通过政策救市而铸就的。
眼下股市仍在3100点之上,也许有人认为指数并不低,不需要政策救市。我则不敢苟同。
从指数看,11年前的2007年2月,股市就上了3000点,而今仍在原地踏步。这是一件让中国股市方方面面人士都蒙羞的事情。
从GDP看,当时只有20.94万亿元,而2016年底已是74.7万亿元,增加了3.55倍。
从经济总量在世界的排名看,当时是世界第四位,从2010年至今其是世界第二位,并与第一位的美国差距越来越小。
从2008年经济危机的高点与现状比较看,金融危机发源地美国股市道指从6470点——21082点,涨幅226%;纳指从1265点——6205点,涨幅440%,屡创历史新高。债务危机深重的欧洲股市,如英、德、法、意也屡创历史新高。连深度经济危机的日本股市,也从7300点涨到了20500点,涨幅180%。甚至危机重重的韩国股市、破产的希腊股市,也都连创历史新高。香港股市从8700点涨到了25639点,涨幅200%。唯独30年来经济在世界一枝独秀的中国股市,连续8年熊冠全球。
眼下,中国政府把防范金融风险放在了更加突出的位置,去杠杆化,清除委外产品、理财产品、通道业务产品,任务极为艰巨。为了不使股市出现处置金融风险所产生的新的风险,并且能有效化解金融风险,政府就必须用政策救市,恢复广大投资者信心,让股市走上健康的慢牛轨道。
问题在于,什么才是中国股市最大、最本质、最迫切的症结?怎样救市才最有效?
韩志国以及我和其他市场有识之士,均向管理层献出了良策:
第一:放缓新股发行节奏,至少将每周发行10只减半,不超过1天1只,全年250只左右。这已是历史上最快的新股发行速度了。出现疯牛时扩容可以加码。并且,主要应发行新兴产业的优质高科技股。
第二:把大小非关进制度的笼子。周末,证监会新闻发言人已表示,“将修改若干与上述公司大股东减持相关规定,沪深交易所也将修改相关管理规范”。
我认为,规范大小非减持,必须从增量和存量两方面入手。
在增量方面,今后新股上市前,必须按现代企业制度进行改制,控股股东比例不得超过三分之一,一劳永逸地消除大小非减持对市场的冲击,小非也应将锁定期从1年变为3年。避免股市为造富服务,克服两级分化,维持社会和谐。
在存量方面,可以从分别延长大非和小非的解禁期;解禁和业绩挂钩;延长解禁期可减免所得税;业绩大幅下滑和亏损公司不得减持;上市前三年突击入股的小非,解禁期应延长到三年;从严规定每年的减持比例;严禁清仓式减持;参照美国的法律,董事会成员在任职期内以及离职2年内,不得减持等,从多方面规范上市公司大小非的减持行为。
第三:大力支持上市公司国资改革、资产重组、整合购并、股权转让,鼓励并放松对重组的事前审批,吸引民间投资,加强事中和事后监管,对虚假重组严惩不贷。此举既可增加股市的活力,也是提升上市公司业绩的重要手段。
我以为,如果解决了这三个老大难问题,就可极大地恢复和鼓舞投资者的信心,吸引新增资金进场,实现供求平衡,促使中国股市走上健康慢牛的轨道,更好地为实体经济服务。就能改变27年来中国股市熊长牛短,严重落后于世界股市的局面,真正成为中国经济的晴雨表。这将是中国股市和亿万股民的大幸!
4、慢牛走势会来吗?
鉴于证监会放慢新股发行节奏,表态对大股东减持进一步规范,以及正在加快购并重组的步伐,我认为,这对多年来在熊市中备受煎熬、亏损累累的广大投资者来说,无疑是一个重大利好!
至于是否进入慢牛,下结论还为时过早。还需看限制大小非减持的新规的严厉程度而定。
中国股市的生态环境将会朝好的方向改变,3022点的底部有望铸成。节后首日若能第三天收盘在五周均线之上,那么大盘又重新回到了多头市场。如果能放量有效站稳颈线位3119点,那么大盘有望展开冲击3200点的波段行情。
为了防止大小非,尤其是小非在新规出台前抓紧大量减持,引起市场更大的波动,建议证监会在端午节结束前宣布,在新规出台前暂停大小非减持。同时,对数量较多、数倍于流通股的小非,证监会也有必要明确,对大股东减持的规范也包括小非。
当然,
还是有另外的说法……
重要股东增减持与股价无必然关系
宋清辉
近日,多只消费白马股减持的消息引发投资者对消费白马股的担忧,有不少投资人认为消费股行情可能会结束,加上一些媒体的煽风点火,这种悲观情绪有所发酵。其实股价上涨减持、股价下跌增持,这种做法在资本市场中没毛病,所以近日有多只前期涨幅很不错的消费白马股遭到产业资本减持,这也是很正常的现象。要是这些股东在上涨过程中还在不断加仓,那么市场的解读可能会有两种,一种是这些上市公司估计在谋划些什么见不得人的事情,另一种则是这些上市公司的股东脑袋被驴踢了。
产业资本是否减持与相关个股是否会下跌并没有必然的关系,而所谓的关系往往是产业资本增持意味着看股东们看好公司未来,因此会为该股投资者带来信心;如果产业资本减持,投资者自然而然就会认为连股东都不看好自己的股票了,所以这个股票不值钱了。如果投资者们抱着这样的心态去炒股,跟着股东去做投资,也是可能有盈利机会的。
但有的人未必会这么想。
股价上涨下跌的因素很多,譬如某家上市公司的实力得到了外界的认可,且投资者都认为该公司未来的业绩会不断增长;譬如有资讯称某些上市公司在进行大动作,大部分受众认为这对公司当年的业绩有重要提振作用;再譬如有小道消息称有主力资金、庄家进入,公司股价就硬生生被抬高等。
股价下跌的因素也很多,例如被监管机构严厉处罚导致退市,令资金疯狂逃离;例如在市场竞争激烈的背景下,上市公司的市场份额越来越小、未来业绩预期缩水;再例如研究机构发布看空报告,导致投资者信心受挫;再例如资金选择获利了结,离场时导致股价震荡等。
但从整体来看,大部分令公司股价上涨或下跌的原因都是短期行为,很多事情看起来似乎重大,但对上市公司的发展而言都只是鸡毛蒜皮,可能会对上市公司短期股价有所影响但并不会长期作用下去,这就包括上市公司股东增减持一样,也只是令公司股价暂时走高或走低,大的趋势并不会发生过多变化。
简单而言,无论业绩连年下行的上市公司如何回购自身股份,除非被庄家炒作,其股价也会长期低迷;但业绩持续增长的企业,即便是重要股东减持,其股价也不会受到影响,例如马化腾曾减持自己持有的腾讯控股,腾讯控股却继续创新高一样。也就是说,上市公司大股东的增减持,并不会影响到公司业绩,有些公司此举对股价的影响可以说更是微乎其微。
当然会有投资人认为,上市公司股东、高管对自身的了解更多充分。正是因为他们知道公司未来的发展情况,所以他们可以自己先行一步,知道公司以后发展会好自然会买入、知道公司以后发展变差肯定会卖出。这种忧虑也没有问题,而且还很有道理,只是投资者想得太多了。
A股市场中的确会出现大股东增减持导致股价下行的情况,但这种情况并不多。产业资本减持某家上市公司之后,其相应的流通股份会增加。在市场流入、流出资金趋于稳定的情况下,流通股的增多会打破这一平衡,即出现供过于求的现象,上市公司的股价也会因此受到一定的冲击。
由此可以这样推导,在上市公司股价上涨的过程中,我们可以视为市场买入需求大于卖出需求,在这种情况下,产业资本减持释放的流通股份可能产生三种情况。第一种是释放量相对较少,市场整体的买卖力度依然是买入大于卖出,其股价还会保持上涨趋势;第二种是释放后,买入需求等于卖出需求,那么股价可能会稳定下来;第三种是释放量相对较大,买入需求大于卖出需求,其股价就有可能阶段见顶。
那么买卖需求又是从哪里来呢?实际上还是由资金持有者对上市公司未来预期来判断的,如果上市公司未来发展、业绩持续强烈看好,即便是公司股东持股数低于5%,投资者依然会热情追捧。
如此来看,消费股行情是否会结束需要从多方面来看,而不是根据产业资本减持情况来判断,一是要看相关公司的估值是否已经达到顶峰,二是要看大盘整体表现情况,三是要看机构对上市公司调研了解的信息,四是要看其业绩变动情况,五是要看资金在各个热点板块中的轮动。但无论如何,真正好公司的股价,是不会因为大股东减持而结束行情;在大股东减持后出现行情结束的上市公司,其下跌原因也未必是减持造成的,毕竟下跌因素有一大筐。
权威 ·专业 ·客观 · 理性
非特殊说明,本博所有文章均为博主原创。
如若转载,请注明出处:https://www.hutengw.com/360.html
共有 0 条评论